弘扬传统文化,唤醒民俗记忆
我们于4月3日举办22级14班《弘扬传统文化,唤醒民俗记忆》主题班会。通过这次班会,主要讲述了关于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习俗知识。
首先要讲述的就是清明节的来历:春秋时期晋文公, 重耳在逃亡的路上,大臣介子推割肉奉君度饥饿,后来晋文公去绵山, 找介子推,而介子推不为功利,背着老母亲躲避。晋文公 用火烧山逼介子推相见,谁料在老柳树下发现他们死了。发现一血书: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将这天定为寒食节 ,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
而说道清明节的习俗,第一个就是是放风筝:风筝又称“纸鸢”、 “鸢儿”,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,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,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,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;第二个习俗是植树: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植树造林,爱护森林,也是现在人们很重要的事情;第三个习俗是扫墓祭祖: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其习俗由来久远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
今天这次班会使我们对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习俗有了一定了解,我们应该承继传统美德,弘扬民族精神。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。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,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,加强思想道德建设,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。
另外清明小长假对大家有一些安全提醒:
1、倡导文明祭扫:扫墓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示深切怀念的重要方式。建议用:献一束花、植一棵树,清扫墓碑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寄托哀思、祭奠先祖,弘扬社会新风气。严格火源管理,切实消除火灾隐患。
2、外出活动安全:不随便与陌生人外出游玩,不到安全无保障的危险地域,家长对同学们外出要做到知去向、知内容、知同伴、知归时,游玩时,拒绝危险活动。拒绝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。确保人身安全。如发现有异常情况,应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。
3、注意交通安全:遵守社会公德。要求同学们能共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,注意交通安全。骑自行车和电动车不违规带人,不乘坐无证照、违章超载的车辆。
4、防溺水安全: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游泳(玩水)安全教育。
5、卫生保健安全:现阶段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,假期请同学们不要前往人群拥挤、空气污浊的场所;外出要佩戴好口罩,不到人群密集处活动。引导同学们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积极锻炼身体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