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是教改的先行者和执行者,我们的每一点改变都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。如果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,我想这或许就是改变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起点。
一周来,我带领我任课的几个班的同学,上了一节甲烷结构模型制作的实践课。同学们认真的状态,投入的神情和快乐的表情,深深的感染了我。给我最大的感受是: 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,或许比让学生生硬的学会某点知识更有意义。
“老师,看我这个做的怎么样?”“老师,还是我做得好!”“老师,我做的是最正确的吧!”看着学生们拿着手中的甲烷结构模型,等待我给他们评出个一二三名。一个个紧张而又期待的小眼神,让我和学生们感受到了实践教学的乐趣。
一直处在一线教学的我对于通识理科课程的教学有着一定的了解,我们面对的是知识储备少,缺少学习兴趣的学生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进而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乘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东风,得到了校领导关于教改指导的启发,在和本教研室的李熠老师和曾祥龙老师讨论后,我们于本学期在16级医用化学课开展了过程性评价的考核的形式。其中,我们设计了学生的小组实践成绩环节。第一个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分小组做一个甲烷结构的模型。原本我还在担心学生们能不能做,会不会虎头蛇尾、草草的做一个敷衍了事,结果发现学生们对于动手实践的热情非常高。有的小组买来了橡皮泥,揉成小球做成碳原子和氢原子;有的小组用乒乓球和气球来做,还有的把身边的废旧物品,像毛线球、瓶盖、筷子、牙签等等统统利用起来。为了美观,还用彩纸、纽扣、彩线等装饰起来。动手实践的过程中,学生们遇到问题互相讨论,解决不了的就来问我,有当面的指导也有微信上的交流。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,我发现了很多小组的作品是改了又改,学生们在竞争的模式下,总想做一个完美的模型。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说:“老师,我们最开始用棒棒糖做的,太小了;又换成了纸团做,可是又不够圆;最终我们选择了乒乓球。”最后学生们都顺利的把作品交了上来,期待着我这个“裁判”来给他们评出名次。最后在全体同学的见证下,我们一起评出了优秀的作品。
在这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,增加了我和学生们的交流机会,师生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。学生们在比赛竞争的模式下争相做到最好,整体过程充满了趣味,充分体验到了实践的快乐和成就感,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