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周一学
讲述百位中共党史上风云人物的故事 —— 陈望道
---- 2021 ----
3/16
浏览数:7410
作者:
摄影:

同学们,在开始本次的每周一学之前,我们先聆听一个故事。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,妈妈在外面喊着说:“你吃粽子要蘸红糖哦,吃了吗?”他说:“吃了吃了,甜极了。”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,这个小伙子在专注译书,嘴上全是黑墨水,手边的红糖却一口未动。他是蘸着墨水把粽子吃了,但是他浑然不觉,还说,“可甜了可甜了”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时的讲述。这个吃粽子蘸墨水的人是谁呢?就是陈望道。他翻译的这本书就是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
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首译者、复旦大学校长——陈望道。

陈望道,原名陈参一,1891年生,浙江义乌人。1915年留学日本,开始逐渐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。1919年回国,被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聘为国文教员。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启示,改名为陈望道,即探索新的革命之路。他提倡新道德、白话文,反对旧道德、旧文学,引发了轰动全国的“一师风潮”。1920年,陈望道来到上海,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内部理论刊物《共产党》的创刊工作。他也是《共产党宣言》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,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在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影响下,许多革命青年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,并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。1940年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闻馆,新闻馆里可以传阅革命书刊、收听延安广播,被称为“夏坝延安”。1952年,陈望道被任命为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第一任校长,提出政治学习委员会和马列主义研究会的建议,并开设“辩证唯物论”“历史唯物论”“社会发展史”和“政治经济学”四门有关课程。1957年元旦,毛泽东在上海亲切接见陈望道,充分肯定了他的治学成就。如今,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面的草坪上,竖有一座陈望道的半身铜像,表达着人民对陈望道先生的尊敬和缅怀。

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,一群人建立了一个党,一个党缔造了一个国。要走好前行路,需不忘来时路。如今,《共产党宣言》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,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。墨汁为什么那么甜?因为这里面浸润着信仰的味道。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。陈望道一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,将一切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。(编稿:刘晓茜)


丹东市中医药学校

地址:丹东市元宝区山上街323号(于家校区)

          丹东市元宝区金山大街551号(金山校区)

          丹东市振兴区桃源街814号(白房校区)

邮 编:118000

校长信箱:ddszyyxx@163.com

免费咨询热线:4000415979

二维码

(招生办)0415-3117979、3117272、3117070

(教务科)0415-3117817

(学生科)0415-3117815、3117816

(成教办)0415-3117819

(实习就业办)0415-3117826

实习就业办邮箱 ddszyy3117826@163.com

备案序号:辽ICP备05013734号     Copyright © 2019-2020 丹东中医药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